黑客帝国尼奥救的那个孩子是谁(黑客帝国3小女孩为尼奥造出的天)

黑客帝国尼奥救的那个孩子是谁(黑客帝国3小女孩为尼奥造出的天)

黑客接单hacker2022-08-15 19:30:201402A+A-

《血色子午线》是一部史诗。

作者科马克·麦卡锡大半生都颇为窘困,有人在他几乎没钱吃饭的时候许以重金,请他去大学演讲一番,谈谈自己的作品,他断然拒绝,声称所有他能讲出来的,都在书页上了。接下来的一周,他和妻子只能继续吃豆子。小小轶事反映的却是他对作品与作者关系的态度:虽然他不会说“作者已死”这种话,但对他来说作者确实远不及作品重要。他不仅以这种态度对待自己作品,也以这种态度对待其他作者的作品。他藏书丰富,阅读面极广,但他很少和作家们打交道,刻意置身于文学圈之外。除了生活本身,能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的,并非其他“作者”,而是其它的书籍,在他看来,“书是用其它书造成的”。这不仅是他阅读的心得,也是他创作的法宝。他每创作一部作品,不仅要做大量实际考察,也会参考大量其它书籍。

科马克·麦卡锡

小说家、剧作家

代表作:《血色子午线》《边境三部曲》《老无所依》《路》等。

《血色子午线》开启麦卡锡创作的转折点,在《纽约时报》评选的“过去25年美国最佳小说”中名列第三。《边境三部曲》引起图书界的轰动,荣膺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奖。由《老无所依》改编的同名电影力夺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重量级奖项。这些都奠定了麦卡锡的大师地位,他因此获誉“当代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以及海明威与福克纳唯一的继承者。

作品与作品不仅仅有构造或影响的关系,也会相互竞争。这是一种古老的竞争,维吉尔用《埃涅阿斯记》去和《奥德赛》与《伊里亚特》两部史诗竞争,前六卷的回返之旅是和《奥德赛》竞争,后六卷的征战则是和《伊里亚特》竞争。麦卡锡的作品也可以从这种竞争视角进行分析:最新的作品《路》(2006)是末日的返乡/寻找新家园之旅,是灰黑色的《埃涅阿斯记》前六卷;《苏特雷》(1979)则是一部美国乡镇《尤利西斯》;居中的《血色子午线》(1985)常常被论者拿来和《白鲸》(麦卡锡最爱的作品)比较,但更合适的参照物其实是《埃涅阿斯记》后六卷,两者都关乎外来定居者与土著的征战与杀戮。

麦卡锡不算特别高产的作家,但也有足足十部小说,在此选取三部来谈作品竞争的问题,并非出于任意,这三部作品实有特殊的内在联系。联系的关键就是: 麦卡锡的生命时间。

展开全文

麦卡锡生于1933年,今年已经82岁了,《血色子午线》的无名主人公生于1833年,正好设定在他诞生前一个世纪,这个没有名字的“孩子”、“少年”和“男人”既是完成立国之业的美国人的代表,也是麦卡锡的另一个自我(alter ego),这个自我承载着美国人(也包括麦卡锡这个个体)充满杀戮和血腥的过去。 《苏特雷》很有自传性质,主人公和麦卡锡本人一样,离开了妻子和儿子,面临生命的转折点(实际生活中麦卡锡也改换了居住地,戒了酒,重新开始生活)。《路》没有指明具体的时间,世界毁灭的原因也没有交代,鉴于麦卡锡专门把这本书献给他年幼的儿子,访谈中也坚称这本书是父子二人共同的创造(有些对话是实录),我们可以说书中带着儿子寻找生存希望的父亲,既是一个象征,也是麦卡锡自己。我们有理由猜测麦卡锡会把末世的时间点安放在2033年,这时,和1833年时一样,他都不存在,但又存在。因为,1833年诞生的是他的历史,而2033年存在的则是他的精神——书中的父亲正是以此安慰儿子,告诉儿子即便他不在了,也可以和想象中的他说话,从而获得力量,在难以生存的困境中活下去。

这种种煞费苦心的安排,为的既是麦卡锡自己儿子的生存,也是人类整体的薪火相传。于是麦卡锡就像是《血色子午线》中《尾声》部分的传薪者,敲击岩石,点燃过去生命的化石(煤),让火传下去。 死者并未退场,过去的历史就像骸骨一样,会变成新生命所用之火的来源,红色的鲜血会变成黑色的煤。但必须有人意识到生命会变成煤,必须有人去挖掘并点燃这些煤,麦卡锡对“西进运动”杀戮历史的溯源与复现,就是这样一种挖掘。书中所有的暴力并非为了刺激读者的感官,只是为了阐明世界的真相,让生活在“和平”与“安逸”之中的当代人,为将来的黑暗与战争做好准备。

麦卡锡自画像

麦卡锡是否过于悲观?他对世界的黑暗看法其实是一种古老的“战争是万物之王”(赫拉克利特语)的观点。书中的“法官”宣布,现在是战争之神统治的时间,老上帝死去了。这个尼采式的宣言之后,就是卡拉马佐夫式的“什么都可以”,重要的是,活下去。把生命的自我保存看作人类最大的激情,多么霍布斯! “活下去”既是《血色子午线》中的头等大事,也是《路》里面父亲对儿子的教诲。父亲用手枪杀死了追踪、袭击他们的男子,儿子不愿面对这杀戮,父亲教导他:谁要杀死你,我就会杀死谁;谁要杀死你,你就得杀死谁。儿子开始怀疑之前父亲说他们是“好人”的说法,父亲告诉他,我们一直是好人。这是尼采式的“超人”,实际上父亲用“好坏”/“优劣”替代了“善恶”:在一个毁灭的世界中,能生存下去的“强”者,就是“好”人。

黑客帝国尼奥救的那个孩子是谁(黑客帝国3小女孩为尼奥造出的天)

麦卡锡对现时代的判断类似尼采。末人的时代,人们开始恐惧血和时间的流逝,希望获得健康,活得越久越好。西方文明认为凭借自己的理性和技术,能够不断进步,能够让人越来越好。麦卡锡在一次访谈中说,从来就不存在这种“不流血的生命”,这种认为“将来所有人可以和谐共存”的危险观念会让人变得软弱,早早放弃自己的灵魂和自由。因此麦卡锡在开端处引用了瓦雷里的话:“因为你们的理念可怖而你们的心灵脆弱。你们的怜悯、你们的残忍荒诞,焦躁不安永无止息,仿佛不可抗拒。最终,你们害怕鲜血,越来越怕。你们害怕鲜血与时间。”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一位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话,瓦雷里借此虚构的对话反思和批判欧洲对人类理性的盲信与过度推崇,而麦卡锡引用这段话则点明了标题中的 “鲜血”并非纯粹是杀戮的标志和印记,鲜血和赫拉克利特的河流一样,也是“时间”的象征。

鲜血和时间都在流淌,就像达利宣称上帝是奶酪、博伊斯宣称世界是黄油和脂肪一样,在麦卡锡书中, 流动是世界的本质,鲜血和时间是神。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经典描述再一次被更新: 自然状态中存在的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战争不仅仅在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也是自然与人、时间与人的恒常关系。自然是人的创造者,也是人的吞噬者,就像《白鲸》中描写的永恒斗争,就像萨图努斯(Saturnus,罗马神话中的创生与毁灭之神,农业之神,土星)在西方绘画中的经典形象,父亲吃掉自己的孩子。萨图努斯对应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Kronos),他与时间之神科洛诺斯(Chronos)有着微妙的关联,时间也和自然一样,催生又吞掉人与民族。故而书中的“法官”霍尔顿像古老战争之神的传道者,频繁向他的追随者发表长篇大论,宣讲战争的意义与必然。

萨图努斯(Saturnus,罗马神话中的创生与毁灭之神,农业之神,土星)

战争是必然的,因为 世界运转并非仅靠理性、生命与太阳的力量,也要靠非理性、死亡和土星的力量。如果说太阳是生命之心,是精神与身体的起源,那么土星就是一切生命力量的枯竭者,是放血者。Blood Meridian这个标题,是太阳西沉的血色黄昏,是西进的子午线,是鲜血淋漓的新边疆,同时也是鲜血与杀戮的顶点。除了“子午线”,Meridian的另一个重要天文学含义本就是星体运行中从地球这个观察角度看到的“顶点”。太阳到了顶点就要西降,升起的是拥有“死亡枪膛”之力量的土星。在论及土星的章节里,德国神秘主义哲学家波墨详细阐述了这种和太阳的生命之力相对的死亡之力。麦卡锡不仅书名借用了这本神智学著作(波墨著作的名字是《奥罗拉或升起的晨红》,麦卡锡这本小说的全名是《血色子午线或西部晚红》),在死亡、时间等关键问题的理解上,他也大量借鉴了波墨。他甚至不惜在书名之后,又在开端处引用了波墨另一本书中的一段话,解释了黑暗的生命: 黑暗的本质和存在方式就在于死亡和死去,鲜血和晚红预示的黑暗并不可悲,这是世界运转的必然阶段。“他会把这无情的太阳驱赶到它最终的黑暗中仿佛他从混沌之初便已如此下令,在有路之前,在有行于其上的人类和太阳之前。”顶点的太阳盛极必衰,西方理性会从它的巅峰时刻坠入非理性的深渊。麦卡锡延续了斯宾格勒对西方之没落的判断,但他并不认为这黑暗是“新鲜事”,在他看来,人类始终处于战争与死亡的阴影之中,就像日落,黑暗总在不断降临,《路》中的末世场景,是一个永恒的隐喻。

科马克·麦卡锡著作

《老无所依》(上海译文)

《路》《平原上的城市》《穿越》《天下骏马》《血色子午线》(华章同人)

书中最核心的人物“法官”霍尔顿是鲜血、战争和死亡的化身。Holden这个名字与英语的hold或德语的halten是同源的,这种掌控之力是一切的统御者和审判者。他的枪托上铭刻着ET IN ARCADIA EGO这句拉丁语铭文,“甚至在阿卡迪亚也有我”,这是死亡的“自我主张”,死亡无所不在。霍尔顿就是这枪,就是这“来自德国的大师”(此枪镶嵌德银),就是死亡。但他同时也是JUDGE,是法官和审判者,是近乎犹太人“士师”的领导者与审判者。在这启示录一般的场景中,他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大法官”一样审判了基督教的上帝。不过,“宗教大法官”最终放走了再次来临的救世主,而代表战争之神的霍尔顿并不同情旧上帝和他旧日的牧师。他是矛盾的混沌,他满身鲜血却又遍体雪白无毛,像是原初的诺斯替之蛋,和这个世界一样古老。他是枪炮,是火药,但火药不过是火(逻各斯,理性,尺度)的极端形式,两者是同源的。人类的非理性与理性一样古老、一样永存,麦卡锡对暴力与杀戮不厌其烦的描画和他对未来的希望并不矛盾,他反对的毋宁是盲目的乐观和由此而生的软弱精神。

麦卡锡1981年开始创作这部小说,此时正是他生命的盛年和顶点,他这部恢弘的黑红史诗,被人称为暴力程度仅次于《伊里亚特》。但更合适的比照对象仍然是《埃涅阿斯记》,史诗的开端并没有点出主人公的名字,只说“我歌唱武器和男人”,拉丁语没有冠词,后来我们当然知道这是指“那个”男人埃涅阿斯,但寻路与征战也是人类整体的命运。麦卡锡的这部小说也歌唱了武器和男人,这男人是“法官”霍尔顿,也是无名的主人公。“没有英雄的史诗”在所有时代皆有可能发生,就像启示录的场景随时可能会降临,会在过去,会在将来,也会在“现在”(APOCALYPSE NOW !)。这部小说是一部为了将来的末世而书写的、发生在过去的《现代启示录》。“上校”是“法官”的子嗣,如同“越战”是另一次“西进”,战争古老常新。内战之后,美国的“西进”屠杀愈演愈烈,这是划分敌我、化解内部矛盾的惯用招式。但如果从人类整体的角度来看,如果相信相互争战是人类的普遍命运与状态,相互灭绝也就是人类争取“生存空间”的常见手段,而非一时一地一民族国家的特例。麦卡锡书前的第三段引文看似不过是日报上一段普普通通的考古学报道,实则极为可怖,极为“政治不正确”:“去年率领远征队前往埃塞俄比亚北部阿尔法地区的克拉克,连同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同事蒂姆•D. 怀特一起声称,通过对该地区发现的距今30万年的化石头骨进行重新考察,他们发现,割头皮的做法自古有之。”

《老无所依》剧照

如果种族灭绝是和人类一起诞生的行为,如果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的行为不需要忏悔,二十世纪其他那些种族屠杀,究竟该以何种方式面对? 麦卡锡绝非要为任何屠杀辩护,他只是想提醒我们,别抱幻想,孩子们,也别变得软弱,否则你将无法在这个世界生存。而如果你被杀死,你的一切“好”东西都会被胜利者夺走,你的财产,你的土地,你的形象,你的灵魂,还有,你最珍贵的正义。

当然,另一条路就是止杀。书中的少年并没有遵行无限制的杀戮,他会帮助没有人愿意施以援手的同伴,在“法官”手无寸铁的时候拒绝了另一个同伴的建议,没有射杀“法官”。所以多年后“法官”找到他的时候,告诉他自己很失望,因为少年并没有听从他的战争教诲。“法官”霍尔顿究竟是一个实存的人还是死亡与杀戮的象征精灵?也许他只是少年和所有人脑中不断诱惑着他们的“魔鬼”或邪恶守护神?“法官”既是一个象征也是一个实在的人。小说最后,麦卡锡让“法官”把长大了的少年拢(gather/legein)向自己庞大的身体,同时关上了厕所的门。之后两个来上厕所的人看见一个人在泥泞的斗狗场中朝泥里撒尿,他们问他是否有人在厕所,他建议他们不要进厕所。那两人不听劝阻,看到了可怖的死亡景象。结束场景回到了混乱的舞池,法官在拉着小提琴舞蹈,像一个暴力的查拉图斯特拉。那么死在厕所的是少年?如果我们想想《现代启示录》的结尾,想想杀死“上校”后又变成另一个“上校”的男子,我们可以说,死去的是“法官”,他一直在等待少年杀死他,让这杀戮把少年变成另一个“法官”,变成另一个自己。正文最后“法官”说,我永远不会死。这是杀戮的延续,如同黑格尔所说,一个环节取代了另一个环节,生命在延续,如同花朵杀死蓓蕾,而果实又杀死花朵,不死的是生命本身。这是MATRIX(《母体》/《黑客帝国》)中尼奥最初失败的原因,杀戮只会让反抗者成为新的杀戮者,只有停止杀戮才能真正摧毁“杀戮”本身。

但《黑客帝国》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其中的崩溃是虚拟的非真实崩溃,现实生活的止杀则要付出毁灭的代价。面对杀戮者,如果逃避或者拒绝杀戮,会像印第安人或佛教印度一样遭受灭顶之灾。而杀戮也不会因此止息,它会继续膨胀,直到这个世界和它自己一起被它自己毁灭。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宇宙并不守恒,熵是常态,寂灭是终局。在人类有限的生命之中,究竟是为了活下去而杀戮还是为了另一些信念而放下武器,永远是一个难以抉择的终极问题。

Alphabooks ∣ 阅读丰盈生命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黑客帝国尼奥救的那个孩子是谁(黑客帝国3小女孩为尼奥造出的天)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黑资讯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 2条评论
  • 莣萳绾痞2022-08-15 23:27:05
  • 有指明具体的时间,世界毁灭的原因也没有交代,鉴于麦卡锡专门把这本书献给他年幼的儿子,访谈中也坚称这本书是父子二人共同的创造(有些对话是实录),我们可以说书中带着儿子
  • 怎忘叙詓2022-08-16 06:20:54
  • 不仅是他阅读的心得,也是他创作的法宝。他每创作一部作品,不仅要做大量实际考察,也会参考大量其它书籍。科马克·麦卡锡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血色子午线》《边境三部曲》《老无所依》《路》等。《血

支持Ctrl+Enter提交

黑资讯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Copyright 2015-2020 黑资讯
滇ICP备19002590号-1
Powered by 黑客资讯 Themes by 如有不合适之处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发展历程| 留言建议| 网站管理